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当前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为确保农村集体“三资”颗粒归仓,天津市滨海新区纪委监委开展公职人员违规参与农村经济组织分红问题整治,综合运用“大数据+‘室组地’”联动方式打好整体战。针对整治中发现的优亲厚友、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等情形,高质高效推进线索查办。截至目前,共形成问题线索8件,立案3人,挽回村集体经济损失177万余元。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资金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趋势明显。”滨海新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四届区委第七轮巡察发现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不严问题,区纪委监委对接区农业农村委和有关涉农街镇,对农村集体资产确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财产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等情况靶向调研,选定公职人员违规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问题作为切入口开展整治。”
依托“室组地”联动机制,滨海新区纪委监委统筹党风政风监督室、各有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和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共同分析研判,在把握问题成因、工作难点和社会效果的基础上,制定整改方案,压茬推进。
为了直击问题要害,滨海新区纪委监委明确违规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违规发放领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和征地拆迁补偿款以及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履职不力、监管不严等内容作为整治重点。
数据赋能提升监督质效。该区纪检监察大数据监督服务中心自主研发监督模型,联通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与党员和6类监察对象数据库,通过碰撞比对人员身份信息,筛查发现449名公职人员存在相关问题。
在用好大数据监管平台的同时,乡镇纪检监察机构也充分发挥近距离监督优势,逐村核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标准,核实成员职业身份和亲属关系,纠正215名公职人员被违规认定和234名人员获得公职身份后未按规定退出的问题。
“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不严的背后,是制度执行刚性不足、监督机制可操作性不强以及基层治理能力短板,应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提升基层监督质效,确保农村集体资产颗粒归仓。”滨海新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同志说。
在深入推进整治的过程中,该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相继通报曝光某村党支部原书记违规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2名担任公职的亲属认定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受相关待遇问题。
滨海新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督促区农业农村委切实履行职能部门监管责任,指导各镇街和村稳妥审慎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纠正和钱款清退工作,推动强监督和强监管同向发力。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卓
融胜配资-最大配资官网-配资门户平台-配资公司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